章士釗,字行嚴,筆名爛柯山人、秋桐、孤桐、青桐、無卯,湖南省長沙縣白茅鋪何家沖人。報人、現代作家、著名學者。 父親是在鄉村行醫的地主,因兒女多,生活不富裕。士釗幼時讀私塾,17歲時離家謀生,前往武昌當童子師。1901年,他考入南京陸師學堂,為了響應上海南洋公學罷課的號召,曾到上海。後來,他主編《蘇報》,又著論文《黃中黃》,宣傳孫中山的革命主張,因此被捕入獄。 1904年2月,士釗參加黃興在長沙組織的華興會。1905年,他赴日本東京留學,不久在下田氏私立實踐女校教國文;著有《中等國文典》,1907年寄回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以爛柯山人的筆名,撰寫言情小說《雙抨記》,也寄回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 1908年,士釗從日本赴英國,考入蘇格蘭阿貝丁大學政法系,兼學邏輯,著有《論英國憲法》一文,在國內《帝國日報》發表。1911年,為參加辛亥革命,他趕回祖國,擔任總統府常年顧問,後任參議院議員;同時主編《獨立週報》。1914年,因反對袁世凱稱帝,士釗逃亡日本,在東京主編《甲寅雜誌》,以秋桐的筆名發表反對帝制、提倡法制的政論數十篇;1916年回國,次年在北京主編《甲寅日刊》,並發表大量政論文章。 1918年國會解散後,士釗擔任北京大學教授,講授邏輯。護法之役,他來到廣州,擔任桂系軍閥政府國務院秘書長。1920年南北議和後,他奉北京政府之命赴歐洲,勸籲德國工業技師到中國工作。途經英國,拜訪蕭伯納等著名文學家;並著《聯業救國論》寄回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1922年,他回到北京後,擔任農業專門學校校長。同年,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他在《甲寅雜誌存稿》附錄《獨立週報》、《甲寅日刊》上發表的一些文章。 1923年,因反對曹錕賄選總統,士釗逃到杭州,不久前往上海,1924年回北京,先後任北洋軍閥政府司法總長兼教育總長。1925年,他主辦《甲寅》雜誌,以週報的形式在北京復刊,該雜誌站在封建復古主義的立場,維護封建道德,提倡尊孔讀經,反對興白話廢文言,並因雜誌名稱而得“甲寅派”之名,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對立面。他以“孤桐”筆名發表的《評新文化運動》、《評新文學運動》,兩篇文章是“甲寅派”的代表作,受到以魯迅為首的新文化陣營的有力反擊。 1928年,因受國民政府通緝,士釗逃往歐洲,在德國格根廷縣翻譯奧國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自傳及德國師辟伯寫的《情為語變之原論》兩部書,1930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1931年前往瀋陽,擔任東北大學教授。不久,他回到上海當律師;1936年任冀察法制委員會主席;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他前往香港,著《邏輯指要》(1943年重慶出版,1959年北京三聯書店再版)。抗戰勝利後,他前往上海當律師。解放前夕,他為國共和談奔走,先後為上海和平代表團、南京政府和平談判代表團代表。 解放後,士釗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和第二、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屆代表,第三屆常務委員會委員,政務院法制委員會委員,中央文史館館長等職。期間,他歷時十多年,著成《柳文指要》(1971年中華書局出版)一書,該書雖仍不脫唯心主義觀點,但在研究柳宗元的道德、文章及政見上卻有超越古人的見解。[1] 1973年,士釗根據主席指示前往香港,為祖國大陸與台灣的統一而努力。 士釗抵香港之日,恰逢殷夫人60壽辰,他與親友宴會歡聚後,當晚即將密函轉交許孝炎。許孝炎不敢怠慢,翌日清晨即飛赴台北面交蔣介石。次年,蔣介石命許孝炎前往北京訪問中共領導人一探底蘊。 士釗來到香港後,為了方便進行統戰聯絡工作,決定不住殷夫人家宅,以避開喧嘩嘈雜的環境,而寄居在香港跑馬地山村道41號地下,該寓所屬於港澳名人何賢先生的物業。 1973年7月1日,士釗因肺炎和心臟病併發症而病逝,終年92歲。 章士釗逝世後,新華社香港分社由社長梁威林牽頭組成“治喪委員會”並於7月7日在香港殯儀館舉行公祭。中共中央領導人亦特別委派連貫先生來港主持公祭儀式,港澳各界一千多人參加公祭。7月12日,北京舉行追悼大會。中共中央領導人朱德、周恩來、葉劍英、李先念、鄧小平等出席大會悼念章士釗先生,毛主席致送花圈。 孫中山自1894年廣州起義,到民國建立期間,除在香港創立《中國日報》外,國內沒有一言論機構。自國內外拒俄言論行動增加,上海《蘇報》形成國內排滿革命中心。在第一期言論鼓吹時,1903-1904年是高峰時期。《蘇報》放言無忌,既開其端,各種刊物小冊陸續出現。章士釗與結義兄弟章炳麟、鄒容三人在言論鼓吹反滿革命,居功至偉。[2] 1957年夏,章士釗構思《澳門四絕》[3],次日,寫成送給湯小薇之父湯澄波。 四百年前一海門,蒲桃初亂漢並番。 縈詮往事漁山畫,幾度詞人問種源。 區區賭國海南偏,骰子生涯不計年。 隱隱挾余記人物,張堅怎抵一何賢。 廿載經過荷漢思,香山百里鐵藜繁。 地文初次登行卷,對客攤詩錄澳門。 檠杯夜識金銀氣,披霧朝窺士女顏。 浮世零丁洋上客,夢回乍雖喀羅山。 [1]李景田:《中國共產黨歷史大辭典(1921-2011):總論‧人物》,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1,第476頁。 [2]《追憶章士釗先生》,載“民國春秋"網,2012年12月20日,http://img.mg1912.com/news/2012/08/31/4ae6df18394725b1013979d3a42b0021.html。 [3]湯小薇:《浮世零丁洋上客——章士釗的〈澳門四絕〉及其他》,載《鄉音》,1999,第8期,第27頁。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