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7歲以前發生的事印象十分模糊,我的記憶或許該從7歲開始。那一年,我失去了慈愛的媽媽,5年後,我又失去了爸爸,12歲便成為孤兒。我的爸爸生前常對我說:‘都可以嘗試去做,就是不能偷、盜、詐、騙、欺凌他人,做事要對得起天地良心!’記這句話,爸爸去世後,我顛沛流離,靠拾荒為生,之後做過很多工作。
不論是少年、中年,還是老年時期,李文忠都是一個敢作敢為、重情重義的男子漢大丈夫。

李文忠與夥伴的昔日舊照
少失怙恃 顛沛流離
李文忠出生於1938年。他本人對於自己7歲以前曾發生的事,印象十分模糊,因此,李文忠的記憶或許該從7歲開始。記得那一年,他失去了慈愛的媽媽,一個對世事還黯然不懂的7歲小孩,就遭遇到了令人心傷的生離死別。從此,李文忠開始了與父相依的日子。
李文忠爸爸的工作是收買銅鐵。在媽媽逝世後的5年裏,李文忠和爸爸建立了十分深厚真摰的父子情。在往後的人生裏,李爸爸也對李文忠影響甚深。李爸爸告訴兒子:“甚麼事情都可以嘗試去做,就是不能偷、盜、詐、騙、欺凌他人,做事要對得起天地良心!”李文忠對爸爸的教誨銘記在心,一生亦以此為座右銘。李爸爸還送李文忠到鏡平學校讀書,但好景不常,李文忠讀到小學三年級時,李爸爸因突然爆血管,也離開了李文忠。雙親均亡的情況下,又沒有其他親戚的李文忠,成了到處漂泊的孤兒。
由於當年年紀還小,未懂得理財,也沒有成人的管教。李文忠就把李爸爸在“雜興房”的東西全賣了,而“雜興房”相當於一個“撿破爛”的人組織的會。就這樣一無所有後,李文忠開始了另類的生活,每天在垃圾堆中過活,像其父親般以收買爛銅、爛鐵維生。每當賺到一毛多錢,就會暫時停下工作(當時的一毛錢已是不少錢了,足夠三四天的生活),待把錢全花光後,才再工作賺錢。李文忠以這樣“ 一日度一日”的模式,生活了3年,現回首當時,有點感慨且認為自己太不長進了!
努力學師 一技傍身
李文忠過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倘若沒有他的一個“喜好”,那麼往後的人生可能將大大改變。幸而他有一個“喜好”,這就為他以後的生活奠下了基礎。他喜歡看別人做紙盒,那種盛載糕餅的紙盒。
有一天,一間紙盒店的老闆看見他在看別人做紙盒,心想:怎麼這個人那麼專心看別人做紙盒呢?便問街坊那人是誰,街坊們說他是孤兒。本來東主想聘用一個學徒,後就僱了李文忠做學徒,為期3年,每月薪金12元,每天提供兩餐膳食及住宿。自信過人的李文忠心想:“3年太長了,我一定很快就能學會師傅的手藝。”他答應了留下來工作,結果只試用了半個月,他就達標了;半年以後,薪金還提升至18元,當時師傅級的薪金也只是二三十元。在這段工作過程中,他除了學會做紙盒外,還學會了煮飯、炒菜,手藝好得連老闆娘也要叫他合起來燒飯(從前,工人與東主的飯菜是分開煮的);後來師傅們怨聲載道,說他菜煮得太好,弄得他們一片肉也吃不到,全被東主們分去了。因此,李文忠就故意的把飯煮成“燶、爛、生”,一部分的米是焦的、一部分是沒熟的、一部分是爛的;於是老闆娘就自動的分開煮飯。老闆娘懷疑他是故意的,就駡他,但李文忠不管,依然故我。
經過一段日子,李文忠覺得老闆娘刻薄,並在其他師傅的慫恿下一起去另一家店舖工作。本來那家店只想僱用他,他出於義氣,就說服店主同時也僱用其他師傅,否則就不做這份工作。此次的東主很好,經常買夜宵給他們吃,還不收他們錢,這時李文忠已經約17、18歲了。後來這店舖結業了,李文忠便到了另一家店,但那家店說聘用不起師傅級的,月薪25元,李文忠也在那店開始工作,李文忠說只要他能把店的生意撐起,相信店主很快就會慢慢的給他加薪。


李忠的澳門新橋區坊眾互助會會員證
積極創業 屢敗屢戰
到了20歲,思想開始成熟,踏入社會工作多年,累積了許多經驗,李文忠認為是時候開創自己的事業,才有美好的前途。在創業的過程中,由於製紙盒的工作需要很多工序及其他設備,於是李文忠毅然放棄了純粹的製紙盒工作,選擇學習做可以一人獨力完成的木傢俬業,從學徒做起,月薪20元。
那時做傢俬是按數量計算,多勞多得的,做得越多,收入越多。李文忠半個月就學會,以李文忠的資質和技術,很快就每月能賺約700元。雖賺到了錢,但同樣地不太懂得理財,時間沒有把李文忠的生活模式改變,經常把錢花得一乾二淨。
後來約30多歲時,李文忠存到一筆錢後便租一個地方,自立門戶,當時“木園”有些人是專門出外與人接洽生意的,他們被稱為“行街先生”。最初李文忠就是與“行街先生”,拿一些木,要求不用先給錢,就是取一點也行;後來失敗後,又做回紙盒2年,以償還木債。
第二次創業是在約40歲,李文忠不甘失敗,再次捲土重來,但這次卻以錯信朋友再次生意失敗收場。所幸,李文忠的第三次創業終於成功了。
在與李文忠的交談中,從剛開始訝異,到後來不解,最後頓悟。或許人生充滿着無數的困難、阻礙,一個人應該為所有而喜,不應為所無而悲。只要堅持,只要努力、勤奮,終究是能成功的,天道酬勤。

李文忠參與社會活動留影


更新日期:2019/07/19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