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共建.分享.傳承

展覽結集了一百三十多位澳門資深文藝家繪畫肖像以及專訪故事,相關文藝家涵蓋寫作、戲劇、影視、音樂、美術、曲藝、舞蹈、攝影、書法及學術研究等多個領域。

>>前往展覽頁面

更多

是次比賽屬“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2024”之第二部分,參加者需以上述選舉之當選者霍去病的生平、改革事跡、文學作品等為主題,完成專題研習報告並上傳至“澳門記憶”文史網以參賽。

更多

回歸二十五載有獎問答遊戲的得獎結果出爐!每位得獎者可獲 “中西合璧古地圖” 澳門通雙卡套組。澳門記憶團隊已透過得獎者註冊會員時登記之流動電話號碼,以短訊形式發送得獎通知,再次感謝會員們的支持和參與!

>>立即查看得獎名單

更多

“澳門記憶”文史網特別推出“從澳門記憶看澳門回歸25載”圖片展,以九部份串連特區成立至今,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澳門城市建設、社會制度、人文情懷和文化傳承等領域的變遷,縱觀小城25年來的發展成果。

>>前往展覽頁面

更多

“澳門記憶”以“記憶同行 歲月新章”為題推出2025年年曆電子版下載,傳承人文情懷之美,共迎歲月新篇章。
立即下載 年曆卡 月曆

更多

當年今日
歷史上的
1606

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2月7日─1607年1月27日)與此同時,耶穌會世俗修士、澳門人黃明沙到達韶州。他從南京帶來了發給范禮安的允許他訪問中國耶穌會住院的官方文書。當他得知范禮安已經去世,就呆在韶州,而沒有去澳門。一位叛教者從廣州來,向黃明沙敲詐錢財沒有得逞,一怒之下,就向官府報告,誣告黃明沙是澳門派來的間諜,是郭居靜手下的一名軍官。廣東海道獲知此重要情報,迅速派人到韶州將當時臥病在床的黃明沙及其他幾位教友一同抓捕到廣州,投進監獄。黃明沙受盡嚴刑拷打,受重笞,體無完膚,官府逼他承認參與了這場外國人陰謀推翻明王朝的事件,黃明沙以頑強的忍耐力承受著巨大的折磨,堅稱自己清白無辜。3月31日,他在多次刑訊逼供中死於非命。

1653

順治十年(永曆七年/1653年1月29日-1654年2月16日)3月31日,廣東巡撫李棲鳳會同廣東巡按御史楊旬瑛上疏報稱,荷蘭船隻來粵要求貿易,恐與住澳葡人發生矛盾,建議暫時拒絕,應從長計議。 《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匯編》第1冊《廣東巡撫李棲鳳題報荷蘭船隻來粵要求貿易恐與住澳葡人發生矛盾須從長計議本》,第25頁。

1792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1月24日─1793年2月10日)3月31日,香山知縣許敦元就民番相安問題,下理事官諭:一、在議事會出銀建立墟亭內,近有外來爛崽,於中搭蓋寮篷,夜則藏奸聚賭,深為民夷之害。本縣已嚴行拆毀。其薪蔬魚肉,各照時刻擺賣,不得擁塞街 道,紊亂舊章。二、至於泥水木匠,修理船隻、房屋,必由分府、分縣遞 稟請牌,其灰瓦脫落,小有粘補,可聽其自便,嚴禁各種違法行為。三、至於望廈、新橋、沙梨頭三處,多有福建民人好行鬥毆,使澳門葡人不得相安,本縣將嚴行究懲。《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匯編》上冊《香山知縣許敦元為民蕃相安各循本份事下理事官諭》,第2頁。

1818

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2月5日─1819年1月25日)3月31日,氹仔卓家村村民卓開挺、卓學宏與卓燦溪三兄弟分別將細沙田1.7畝和沙田1畝加荒園一丘賣出,前者價值銀3元,後者價值銀2元,分別立有田契。這些田自乾隆以來清政府一直是給予“不用需糧納稅”的優惠政策。嘉慶二十三年(1818)二月二十五日兩份卓家村送沙田契,轉自黃啟臣、鄭煒明:《澳門經濟四百年》,第144—145頁。

1843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1月30日─1844年2月17日)2月9日,葡萄牙政府決定派遣海軍軍官彼亞度(José Gregório Pegado)出任澳門總督,接替席爾維拉·邊度。3月31日,里斯本政府在澳門政府和葡印總督的一再呈請下,為彼亞度總督下達部令,命令他除了執行葡印總督的一切指令外,盡量爭取以下一些特許權:1. 將領土出讓至前山寨,或至少擴至蓮花莖的盡頭。2. 隨著地界的擴展,在中國官吏撤退後,上述地區,連同澳門,將被視為完全的葡萄牙領土,如同荷蘭人在爪哇、英國人在海峽殖民地那樣,對那里的華人居民進行管轄。3. 如同英國人做到的那樣,與中國官吏文書往來中採取完全平等的格式。4. 澳門港同享香港將取得的一切優惠。António Vasconcelos de Saldanha, Estudos sobre as relações Luso-Chinesas, p.62.葡萄牙外交部歷史一外交檔案館檔案,第10函盒。澳門界址,1843年3月31日部令,轉引自薩安東《葡萄牙在華外交政策:1841—1854》,第14、230頁。

1856

咸豐六年(1856年2月6日─1857年1月25日)3月31日,澳門政府要員、著名商人維森特.佐治逝世。佐治1803年3月17日生於澳門老楞佐堂區,父親艾米迪奧.佐治(Emídio Jorge),即是澳門著名商人。佐治畢業於澳門聖若瑟學院,後一直在澳門政府任職,於1840年和1845年兩次出任澳門議事公局理事官。由於他對澳門的出色貢獻,曾多次獲得嘉獎勳章。Jorge Forgaz, Famílias Macaenses, Vol. 2, p. 256.

1857

咸豐七年(1857年1月26日─1858年2月13日)3月31日,澳門土生富商若澤.萊昂(José Adriano de Miranda Leão)遭海盜襲擊身亡。若澤為澳門土生葡人萊昂家族第三代,1821年3月4日生於大堂區,其父親若阿金.萊昂(Joaquim António Feliciano de Leão)經營海上運輸致富,若阿金擁有貨船“生利(SanLi)”號,從事海上貿易,特別是在運載華人苦力出洋的貿易中獲利甚豐,在澳門頗有聲望,還曾出任澳門議事公局商務監理。在本年年初若澤運送美洲東部海岸移民途中,遭海盜劉儉友(Lau-Kim-Lau)團夥的襲擊,遭火銃槍擊後墜海身亡。若澤.萊昂曾兩度結婚,慘死後留下8名子女。Jorge Forjaz, Famílias Macaenses, Vol. 2, pp. 295—296; 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164頁,但施白蒂書將若澤.萊昂逝世時間記為1866年。

1881

光緒七年(1881年1月30日─1882年2月17日)3月31日,澳門議事公局頒佈告示,定於本年公曆7月1日起,辦理本澳街燈事務,設立冊部,燈鈔分八等,其第一等輸銀8元,其第八等輸銀0. 5元。《澳門政府憲報》1881年4月2日第14號。

1891

光緒十七年(1891年2月9日─1892年1月29日)3月31日,俄國皇太子暨公爵亞力山得利威治(Alexandrovitch)擬於四月初到澳遊觀。澳督邀集澳門各紳商,聯為公會,以便辦理迎接慶禮。後因俄國皇太子未得餘暇,不果前來。然各紳商踴躍從事,籌款備物,概行自出,澳督特傳諭褒美。然而,由於這次訪問行程過緊而未能成行。但與皇儲隨行的外交官烏赫托姆斯基(Э.Э.Ухтомсккий)大公則詳細記錄了皇太子的東方之行,其中也談到了澳門。他對澳門葡萄牙人印象很差,稱他們“是些從監獄放出來趕到國外的真正惡棍,他們的後代是和馬來女人、中國女人和日本女人(也是劣等的)所生,品行一樣敗壞”。《澳門政府憲報》1891年4月2日第14號;欒兆鵬等主編:《李鴻章全集》第10冊《電稿》卷12第5787頁稱:“俄皇太子約二月二十三日到香港,再往廣東、澳門等處。”Э.Э.Ухтомсккий,Лутеществие Государя Имлератора Николая Ⅱ на Восток(1890—1891),T.2, Ч.4, С.143.

1892

光緒十八年(1892年1月30日─1893年2月16日)3月31日,澳門政府出示嚴禁過路灣番攤賭博。其後華商沈澤英、何顯華獲得批准承充過路灣番攤生意,期限自1892年4月15日起,至1895年6月30日止。該禁令遂於4月15日弛禁。《澳門政府憲報》1892年4月16日第15號。

1900

《知新報》第一百一十五期刊登《論帝党當勿冷熱》、《論中國官吏禁報專》、《難起沉屙》、《加拿大埠情形》等文章。《知新報》於1897年2月22日(清光緒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創刊,由康有為籌劃出版、梁啟超兼理筆政、何廷光(字穗田)出資、康廣仁則負責具體運作創辦,該報於維新運動時期所創辦,為維新派在華南地區的重要刊物。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的百日維新失敗後,《知新報》仍繼續出版。1899年7月20日,康有為在加拿大創立保救大清皇帝會後,更將《知新報》與《清議報》定為會報。《知新報》原按上海《時務報》模式創辦,初擬為《廣時務報》。及後經梁啟超斟酌後,才定名《知新報》,報頭使用篆書。其辦報宗旨,正如其創刊文章的「知新報緣起」指出:「不慧於目,不聰於耳,不敏於口,曰盲、聾、啞,是謂三病」而「報者,天下之樞鈴,萬民之喉舌也,得之則通,通之則明,明之則勇,勇之則強,強則政舉而國立,敬修而民智。」《知新報》是澳門第二份中文報紙,翻譯不少西文報刊,錄英、俄、德、法、美、日等各國大事,同時遠銷海外舊金山、悉尼、安南、新加坡等地。設社址於澳門南灣大井頭四號,其後在1900年11月22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十月初一)出版的第129期有遷館告白:從大井頭四號移寓至門牌十九號。初為5日刊,自1897年5月31日(清光緒二十三年五月初一)的出版的第20冊起,改為旬刊 (十日刊),篇幅較前增加一倍;又至1900年2月14日(清光緒二十六年正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12冊開始,再改為半月刊,每期約60餘頁,冊裝。目前所收集的最後一期是1901年2月3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34冊,是否仍有後續出版的刊冊,有待進一步研究。本會感謝中山大學圖書館的支持,合作將該館珍藏的共134冊《知新報》原件進行電子化,得以在此平台與公眾分享。此外,本會為每期之目錄加設鏈結功能,以便各方讀者閱讀。《知新報》主要撰述和譯者如下:撰述:何樹齡、韓文舉、梁啟超、徐勤、劉楨麟、王覺任、陳繼儼、歐榘甲、康廣仁、黎祖健、麥孟華、林旭、孔昭炎、康有為 英譯:周靈生、盧其昌、陳焯如、甘若雲葡譯:宋次生德譯:沙士日譯:唐振超、山本正義、康同薇

1920

民國九年(1920年1月1日─1920年12月31日)3月31日,澳門鴉片承充商因無法如數繳納稅餉,自動放棄專營權,政府將抵押定金2225000元充公。又重新招人承充,從4月1日起至7月31日止4個月的專營權,繳納稅餉為874000元。莫世祥等編譯:《近代拱北海關報告匯編(1887─1946)》,第98頁。

1926

民國十五年(1926年1月1日─1926年12月31日)3月31日,澳門政府批准鏡湖醫院董事會發行一特殊彩票,為其日益增長的開支籌集款項。澳門歷史檔案館藏民政管理檔,第318號卷宗,第S-L號文件,轉引自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1900─1949)》,第195頁。

1928

民國十七年(1928年1月1日─1928年12月31日)3月31日,澳門駐軍第四十九遠征土著連返回莫桑比克。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1900─1949)》,第220頁。

1928

民國十七年(1928年1月1日─1928年12月31日)9月6日,半月刊《新思潮》(Ideia Nova)創刊,至1929年3月31日停刊,若奧.費爾南德斯少校(João Gregório Fernandes)擔任社長,編輯為帕謝克.施利華(Piedade Pacheco e Silva)、若阿斯.洛佩斯(Joas Lopes)和貝爾納多.維迪高(Bernardo da Silva Vidigal)。Manuel Teixeira, A Imprensa Periódica Portuguesa no Extremo Oriente, pp. 130─131.

1938

民國二十七年 (1938年1月1日-1938年12月31日)3月31日,澳門政府佈告,將坐落長樓斜巷 (Calçada do Embaixador)華士里口 (Pátio do Vaz)對正之和家路命名為大三巴圍。《澳門政府憲報》1938年4月16日第16號,第354頁。

1940

民國二十九年 (1940年1月1日-1940年12月31日)3月31日,據香港電稱:日軍已對澳門形成包圍之勢,並向澳門當局提出若干要求,內容包括: (1)葡方退出之前中葡雙方爭執之氹仔島與萬才島; (2)承認日方在中山區成立之政府; (3)澳門及四周區域接受日方之軍用票; (4)挨戶搜查反日分子之權; (5)封閉澳門之華方海關。關於此等消息,駐香港日領署官員未能給以證實,澳門當局亦守緘默,唯從澳門抵達香港之旅客稱,近有日軍侵入澳門之象,屢見武裝日人在賭台前賭博,並在酒肆內點高價菜大嚼,但拒不付錢。但據東京電,日本外務省對關於澳門問題及由香港所傳日軍部向澳門當局所提出種種要求之消息予以否認。《申報》1940年3月31日。

1940

民國二十九年 (1940年1月1日-1940年12月31日)3月31日,日本佔領中山縣後,日本當局向澳門政府表明,葡萄牙人應該撤離灣仔島,承認日本在中山縣挾持的政府,接受日本軍票紙幣在澳門流通。日本人還有權在澳門搜查反日分子,並且要求澳門關閉國民政府設在澳門的海關署。F. P. 芒森:《美國軍事情報報告》,中國1911-1914,轉引自傑弗里•C. 岡恩:《澳門史:1557-1999》第6章,第173頁。

1941

民國三十年 (1941年1月1日-1941年12月31日)3月31日,教育部駐港專員周尚致函教育部,並草擬《港、九、澳推行國語辦法》,主張成立“港九澳國語推行會”,同時籌建國語師資講習班,分甲、乙兩組,甲組理論技術並行研究,乙組實用技術訓練,以便推行注音漢字之教讀,達到普及國語教育、徹底掃除文盲、國語統一之目的。此外,還設立以掃除文盲、統一國語為宗旨的民眾國語講習所,亦按照國語基礎分甲、乙兩組。《周尚呈擬港九澳推行國語辦法及訓練師資事項與教育部往來函》,澳門歷史檔案館藏縮微膠捲:全宗號35J—180/案卷號5/盤號12307/影像號297—322。

1949

民國三十八年 (1949年1月1日─1949年12月31日)3月31日,國民黨直屬澳門支部理事李伯照致電中華海員工會要求舉辦海員子弟免費學校。信件稱,1948年度下學期 (1949年春季),該校學生激增至200餘名。經測驗後,共錄取168名,一律免收學雜費。同時,贈送書籍,選聘教員,統屬優秀師資,分早、午、夜三級,依照義校教程教授國文、常識、算術、公民等科。為便於管理,學校在屬部內教室教授。待到1949年上學期開始,改為海員免費小學,依照小學課程教導。4月10日,理事長楊虎准予備查。《中華海員工會直屬澳門支部電呈舉辦海員子弟免費學校及總會准予備案函》,澳門歷史檔案館藏縮微膠捲:全宗號35J─185/案卷號701/盤號1296/影像號6。據查海員子弟免費學校1948年度下學期學生一覽表 (全宗號35J─185/案卷號701/盤號1296/影像號11─21)可知,在校學生共計171人,均為海員子弟、海員起卸子弟,最大19歲,最小8歲。其中一年級74人、二年級63人、三年級34人。

1962

1962年3月31日,何鴻燊在里斯本海外部簽署給與澳門旅遊娛樂公司在澳門的幸運博彩專營權的第一份合約,兩個月後,組成澳門旅遊娛樂公司,最初資本300萬元。

1993

1993年3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1994

1994年3月31日,澳門基本法協進會舉辦“邁向美好明天”基本法展覽,紀念《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頒佈1周年。

1994

1994年3月31日,澳門基本法協進會舉行“邁向美好明天”展覽。參觀的同學興致勃勃圍觀展覽中的“ 澳門國際機場”模型。

1998

1998年3月31日,尤里卡(會合)亞洲活動在澳門舉行。

1999

紀念《澳門基本法》頒佈六周年系列活動之“齊來認識基本法”圖片展覽於3月31日至4月2日在中華總商會禮堂展出,嘉賓(左起)廖澤雲、崔德祺、馬萬祺、李水林、李成俊為展覽剪綵。

2001

2001年3月31日,“紀念基本法頒佈八周年學術座談會”隆重舉行。

2001

2001年3月31日,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成立,廖澤雲、崔世昌、楊秀雯分任會長、理事長、監事長。

2005

大量的水客對出入境造成壓力,影響往返旅客,自2011年開始,珠澳兩地嚴厲打擊水客活動,水客進入艱難時期。圖中為華大新村,水客搬運貨物。

2007

“少女與狗”銅像已於2010年7月被拆除。

更多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