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街坊是個大舞台──羅杏冰

文藝家:羅杏冰

作者:閻小荔

羅杏冰肖像
肖像畫作者:陸曦

媽媽帶著女兒走到戲院門口,媽媽給了女兒一分錢,告訴她去買點零食吃,回家等媽媽看完粵劇。

女孩手裡拿著那一分錢沒有離開,她靠著劇院大門坐下,聽著從劇院裡傳出的隱隱約約粵劇唱段。

散場媽媽走出劇院,發現女兒還待在原地,靠著大門沒有離開,心疼地說:“以後,媽媽一定買兩張票,帶你一起看粵劇!”

這是刻在羅杏冰腦海中童年的一幕,對於粵劇的熱愛從那刻開始。由於家裡太窮,媽媽為一張票糾結,不過,也讓年紀小小的她明白一個道理:熱愛是最好的導師。

在羅杏冰多個身份中,兩個身份讓她引以為傲,一個是澳門中老年藝術總會理事長,另一個是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青少年粵劇培訓班負責人,這兩個社團都開創了澳門基層群眾文藝的先河。認識她的都親暱地稱她“冰姐”,在廣東話中,“姐”的稱謂是尊敬或者親密。

當年廣州當民兵在白雲山腳站崗

街總遞來了橄欖枝

1980年,20出頭的冰姐隨家人來到澳門,初來乍到的她為了謀生曾嘗試過多個職業。她當過製衣廠女工、賣過雜貨零售、開過托兒所……

1989年的某一天,冰姐參加街坊總會組織的第一批義工,望廈社區組織義工為長者“送溫暖”。領導問她,能不能為婆婆們唱首歌?冰姐隨即唱了一段粵劇和一首歌,領導向她遞出橄欖枝,邀請她到街總工作,那次的“送溫暖”活動成為冰姐人生的轉折點。

1990年3月15日,冰姐正式加入街坊總會,之後她成立了澳門中老年藝術總會,這也是澳門第一個面向中老年的民間藝術團體。

每週二晚八點,冰姐都會準點出現在澳門街坊總會的舞蹈培訓班的課堂上,近期正在排練《粉墨春秋》,準備參加雙慶活動比賽,演員們一身戲裝,流動的舞姿記錄斑駁時光。她們都來自澳門中老年藝術總會,平均年齡超過60歲。看著翩翩起舞的媽媽婆婆們,坐在一旁的冰姐眼神裡流露出幾分羨慕、幾分失落、幾分期許。

羅杏冰在粵劇《紫釵記》中飾演小生李益

因為幾年前膝蓋手術,年過七旬的冰姐已不再登台。不過她相信,只要她在場,舞蹈隊就不會散伙。在台山坊眾互助會工作了30多年,冰姐很相信自己的感召力,她說:“我已經70多歲還能在這個位置上服務社會,領導看中的還是我的能力,起碼我一吹哨還能感召幾百號人。如果手下沒有兵、沒有將,根本打不贏仗!”

在冰姐眼裡,人生大事無非兩件:一是喜結良緣,二是親歷回歸。由於澳門回歸那天解放軍將從關閘一帶進入,因此歡迎活動的安排落在冰姐所在的台山坊眾互助會。

1999年12月20日上午天還沒亮,冰姐的先生也在街坊會,他早早就出門去查勘線路,為歡迎儀式掃清障礙。

清晨六點,冰姐召集的20多位街總成人粵劇培訓班學生及同事準時到場,大家化上粵劇濃妝,穿上戲服,拉起燈條,帶上彩帶,到關閘指定地點迎接進駐澳門的解放軍。

“那天大家都非常高興,因為我們可以參與澳門回歸歡迎儀式,澳門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 這也是我人生中的大事。”時隔25年,回憶起當時情景冰姐依舊沉浸在喜悅中。

教唱戲更教做人

街坊總會的青少年粵劇培訓班在澳門小有名氣。2009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行政長官何厚鏵的陪同下,前往澳門北區街坊總會綜合大樓,觀看青少年粵劇培訓班學員們排練粵劇《白龍關》。

帶領街坊總會青少年粵劇培訓班參加國際青年音樂節表演

看完孩子們的演出之後,習主席勉勵大家:“繼續努力!”這麼多年過去了,這句話一直留在冰姐的心裡,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她都提醒自己要繼續努力。

青少年粵劇培訓班的成立有點偶然,那是在澳門回歸之後不久。有一次教青局首開暑期青少年粵劇興趣班,邀請冰姐和一位老師給孩子們上課,一個月課程結束後,參加培訓的孩子們意猶未盡,還想接著學。

收到學生們的反饋後,冰姐立刻向街坊總會領導做了匯報,並提出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在街坊總會成立青少年粵劇培訓班,面向熱愛粵劇的孩子們的。領導聽罷一拍即合說:“好!培訓班就由你來負責。”就這樣,澳門第一個青少年粵劇培訓班成立了,冰姐成了孩子們的大家長。

在冰姐眼裡,來學粵劇的孩子們有沒有基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熱愛”。為了找到熱愛粵劇的孩子冰姐幾乎成了星探,走在街上都不忘“挖”人才。

有一次冰姐在咖啡室,坐在她對面的一位老婆婆正帶著孫女也在喝咖啡,孩子大概三、四歲。看著女孩又唱又跳,很活潑。

冰姐上前搭話,婆婆說,小孫女和別的孩子不同,別人一有空就往玩具店跑,但小孫女她只喜歡看粵劇光碟。

冰姐興奮問女孩:“你這麼乖呀,唱一首粵劇給我聽聽好嗎?”

小女孩一點都不害羞,她很大方地唱了一首,冰姐如獲至寶,把頗有天賦的小女孩招進了青少年粵劇培訓班。如今小姑娘長大了,會唱的粵劇曲目也更多了,像她一樣的小朋友不少都是冰姐一個個“挖”來的。

為了培養孩子們,冰姐特地從內地粵劇學校請來專業教師細心培養孩子們,她自己更是親力親為,拆道具、疊服裝、連買車都只買八人座,為的是能載孩子們去演出。看到她對每個孩子視如己出,家長們都很放心,願意把孩子交給培訓班培養,因為冰姐不僅教孩子們唱戲,也教他們做人。

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基層市民,每每談及粵劇培訓班孩子們獲得的殊榮,冰姐滔滔不絕。青少年粵劇培訓班從成立至今23個年頭, 孩子們幾乎拿遍了澳門大大小小的獎項,包括“小梅花獎”。

“梨花開 春帶雨,梨花落 春入泥……”在2024學界青年慶回歸大匯演上,一曲京劇《梨花頌》聽醉了現場觀眾,演唱的小朋友來自街坊總會青少年粵劇培訓班,這是小演員第一次嘗試唱京劇。

冰姐說,她想讓孩子們挑戰一下嘗試不同的劇種,因為在她的人生字典裡“第一個”、“第一次”、“第一名”不全意味著輸贏,而是勇氣、膽量和自信。

結語

每天從早到晚,冰姐在街坊會忙裡忙外。在街坊會工作了近30年間,冰姐說,我團結了身邊很多的人,想做的事情都做到了,對我來説,我的人生很成功。


更新日期:2025/03/29

作者簡介

延伸閱讀 更多專題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