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荷澳門之役”時間軸圖文包
《真蒂洛尼家族原藏中國貿易港繪畫系列:澳門(十八世紀晚期)》初探
香港海事博物館藏《真蒂洛尼家族原藏中國貿易港繪畫系列:澳門(十八世紀晚期)》呈現了十八世紀晚期澳門繁華和熱鬧的景象,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城市面貌,為人們瞭解當時的澳門提供了形象的資料,本文就該畫作的作者、繪製年代、特色及價值展開探討。
從空中到地面——審視一‧一六空襲澳門的細節
1945年1月16日早上九時許,美軍突然空襲澳門。關於這次美軍侵犯中立區的空襲行動,至今尚有不少疑團,本文將嘗試從美國海軍的行動報告和翌日澳門報章中整理更多空襲行動的細節。
街牌的百年演變——另一段澳門街的故事
澳門的街牌,一直是城市最具特色的標誌,這件寫上中葡兩語的瓷磚街牌,不但告訴我們所處的街道,更提醒我們身處在澳門。不過,澳門是甚麼時候開始豎立街牌?最早的街牌又是不是瓷磚街牌呢?不同時期的街牌又有怎樣的特色?
國際酒店的研究故事
國際酒店於1941年開幕,當年曾經是澳門最高的酒店,原酒店於1996年結業,被收購後於2023年8月18日重開。這個矗立在新馬路末端的地標式建築,在空置20多年後重現光芒,引起市民的廣泛討論,然而,坊間有關國際酒店的資料眾說紛紜,本文擬一一拆解。
賣水艇、擔水妹與泡水舖——那些消失的「水」行業
昔日的供水條件與居民的用水習慣,使得一些與水有關的行業應運而生,如賣水業、送水業和泡水業等,但隨著現代化供水系統的出現,這些行業隨之成為歷史,本文將細說這些已消失的「水」行業。
救亡與統戰:中國共產黨在澳門的組織與活動(1921-1949)
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共產黨一直以秘密方式在澳門存在,從事組織發展、民眾動員以及配合內地抗日救亡。
商女也知亡國恨——澳門歌姬支持祖國抗戰
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在澳門華人社會組織的募捐救國賑災活動中,始終活躍着澳門歌姬的身影,各歌姬之慷慨輸將,縱富人亦有不及,為祖國抗戰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澳門圖書館與近代有識之士
澳門圖書館在漫長的歷程中,不斷摸索向前。19世紀末20世紀初,許多進步的知識份子,為了探索振興國力、抵抗侵略和解決社會矛盾的途徑,紛紛引介西方的經驗,提出各種改革方案,包括建立新式圖書館,從藏書走向閱讀。戊戌政變後,即光緒末年宣統初年出現了近代公共圖書館。澳門方面,由於受到內地社會變化的影響,一批有識之士來澳,對學術氛圍有所推動。
澳門圖書館的現代化進程
公共圖書館的誕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里程碑。它標誌著知識自由和資訊自由意識的啟動。如果說普及教育是社會脫離愚昧的平台,那麼公共圖書館是將這平台擴大的催化劑,更是人類步向文明的台階, 它較學校教育更超脫之處是以無償的形式為社會提供服務。誠然,圖書館從以藏為主,供帝王將相、名儒雅士等享用的封閉模式走向開放,藏用並重,面向社會,為公眾服務這一轉變並非平坦之道。
何東圖書館之前世今生
位於聖若瑟修院旁的何東圖書館,與修院同樣作為澳門歷史城區一部份,於2005年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文化遺產)。這座集歷史、文化和建築藝術於一身的園林式圖書館,地處磨盤山(崗頂前地3號)。
八角亭圖書館與何賢先生
滄海桑田,往事未如煙,追溯20世紀20年代,八角亭圖書館所在的位置仍是一片靜謐的街區,在南灣花園的花圃中,今天人們大都稱嘉思欄花園。1926年,由著名的華人則師陳焜培設計,1927年建成,與不遠處那座西式堡壘的歐戰紀念館相呼應,各顯特色。
澳門圖書館與教育事業
澳門中小學內設置的圖書館,是澳門的教育受到重視且日趨普及的體現。現時大部份學校都設有圖書館或圖書室,據資料顯示,澳門的中學、小學及幼稚園圖書館(室)共有近百間,當然規模各異,藏書數量從數千冊到數萬冊不等。較早的中學圖書館是馬禮遜紀念學校圖書館(1835—1839年)。
澳門圖書館與國際組織
澳門作為一個自由和對外開放的小城,由於歷史上的原因,與外部世界有著廣泛和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的聯繫。澳門與國際組織的關係從它所簽署的多邊協定可見一斑。截至2016年,適用於澳門的多邊國際公約共計607項,涵蓋外交與國防、民航、海關、經濟金融、教育科技文化與體育、海事等方面。
東亞大酒店——1935年摩登地標
要研究澳門東亞酒店的歷史,先要了解先施公司。以前聽老人家講先施公司曾經在東亞酒店2樓營業過一段時間,但坊間都沒有歷史照片,只有零星的廣告報道,所知甚少。本文將結合筆者的藏品與實地考察,梳理一段先施公司澳門支行與東亞酒店的故事。
從三幢酒店大樓看新馬路的折衷設計美學
在澳門的建築設計中,折衷風格透過一些葡國(包括土生葡人)及英國的設計師在19世紀下半葉帶來,形成了一股設計潮流。相較於古典復興(新古典),澳門出現的折衷風格雖然仍然可以見到古典柱式或羅馬圓拱等古典建築元素,但整體設計在比例上、構圖語言上,都較古典復興隨意,而且會混入源自西方不同時期或不同文化(甚至源自東方)的設計元素。1918年開闢完成的新馬路,由於當時的社會情況,折衷風格被大量地運用在房屋的設計上,當然也被投資者使用在酒店建築。
澳門圖書館與近代有識之士
澳門圖書館在漫長的歷程中,不斷摸索向前。19世紀末20世紀初,許多進步的知識份子,為了探索振興國力、抵抗侵略和解決社會矛盾的途徑,紛紛引介西方的經驗,提出各種改革方案,包括建立新式圖書館,從藏書走向閱讀。戊戌政變後,即光緒末年宣統初年出現了近代公共圖書館。澳門方面,由於受到內地社會變化的影響,一批有識之士來澳,對學術氛圍有所推動。
澳門圖書館的現代化進程
公共圖書館的誕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里程碑。它標誌著知識自由和資訊自由意識的啟動。如果說普及教育是社會脫離愚昧的平台,那麼公共圖書館是將這平台擴大的催化劑,更是人類步向文明的台階, 它較學校教育更超脫之處是以無償的形式為社會提供服務。誠然,圖書館從以藏為主,供帝王將相、名儒雅士等享用的封閉模式走向開放,藏用並重,面向社會,為公眾服務這一轉變並非平坦之道。
何東圖書館之前世今生
位於聖若瑟修院旁的何東圖書館,與修院同樣作為澳門歷史城區一部份,於2005年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文化遺產)。這座集歷史、文化和建築藝術於一身的園林式圖書館,地處磨盤山(崗頂前地3號)。
八角亭圖書館與何賢先生
滄海桑田,往事未如煙,追溯20世紀20年代,八角亭圖書館所在的位置仍是一片靜謐的街區,在南灣花園的花圃中,今天人們大都稱嘉思欄花園。1926年,由著名的華人則師陳焜培設計,1927年建成,與不遠處那座西式堡壘的歐戰紀念館相呼應,各顯特色。
澳門圖書館與教育事業
澳門中小學內設置的圖書館,是澳門的教育受到重視且日趨普及的體現。現時大部份學校都設有圖書館或圖書室,據資料顯示,澳門的中學、小學及幼稚園圖書館(室)共有近百間,當然規模各異,藏書數量從數千冊到數萬冊不等。較早的中學圖書館是馬禮遜紀念學校圖書館(1835—1839年)。
澳門圖書館與國際組織
澳門作為一個自由和對外開放的小城,由於歷史上的原因,與外部世界有著廣泛和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的聯繫。澳門與國際組織的關係從它所簽署的多邊協定可見一斑。截至2016年,適用於澳門的多邊國際公約共計607項,涵蓋外交與國防、民航、海關、經濟金融、教育科技文化與體育、海事等方面。
東亞大酒店——1935年摩登地標
要研究澳門東亞酒店的歷史,先要了解先施公司。以前聽老人家講先施公司曾經在東亞酒店2樓營業過一段時間,但坊間都沒有歷史照片,只有零星的廣告報道,所知甚少。本文將結合筆者的藏品與實地考察,梳理一段先施公司澳門支行與東亞酒店的故事。
從三幢酒店大樓看新馬路的折衷設計美學
在澳門的建築設計中,折衷風格透過一些葡國(包括土生葡人)及英國的設計師在19世紀下半葉帶來,形成了一股設計潮流。相較於古典復興(新古典),澳門出現的折衷風格雖然仍然可以見到古典柱式或羅馬圓拱等古典建築元素,但整體設計在比例上、構圖語言上,都較古典復興隨意,而且會混入源自西方不同時期或不同文化(甚至源自東方)的設計元素。1918年開闢完成的新馬路,由於當時的社會情況,折衷風格被大量地運用在房屋的設計上,當然也被投資者使用在酒店建築。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