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永葆初心 戲劇長青──鄭繼生

文藝家:鄭繼生

作者:梁錦生

鄭繼生肖像
肖像畫作者:陸曦

盛夏時節的澳門,驕陽入炙,熱情似火。人稱“生哥”的鄭繼生將採訪地點約在其參與統籌管理的“1915藝術空間”,分享多年來在演藝道路上的歷練、探索、創新和思考。他不諱言說出心中所想:“我們希望能更好地把藝文氛圍帶起來!”。在他與一眾熱心人的共同努力下,這個剛落成不久的一萬五千呎展演場地致力打造新的藝文基地,已安排了各類演出活動,以滿足藝文事業的發展需求。

澳門戲劇界不乏“戲癡”──經年累月將全副精力投入到戲劇工作,並感到“意猶未盡”, 鄭繼生便是其中之一。在一個多小時的訪談交流中,鄭繼生從澳門戲劇事業發展狀況、以戲劇助力文旅融合、深化區域與海外合作等方面進行詳盡闡釋,可見其對“戲劇藝術的普及推廣、傳承創新”有深入實踐。

鄭繼生縱橫本澳劇壇五十年,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今製作、執導、編劇及演出的劇場作品近兩百部。當不少同輩戲劇人已紛紛退休或轉至其他工作崗位,面對新時期為戲劇發展帶來的各種機遇和挑戰,他始終堅守在最前線,以飽滿的熱情和精神帶領老中青業界伴伙默默耕耘,每年保持推出至少一至兩齣戲劇作品,這位長青藝術家的原動力,或許可濃縮在“永葆初心”四個字裡。

鄭繼生醉心劇場工作

越洋學戲主動識變、應變和求變

鄭繼生對戲劇的“癡迷”,源起受到粵劇迷的外公薰陶。小時候的他經常與外公在“澳門皇宮”一邊嘆茶,一邊似懂非懂地看粵劇。伴隨著小生花旦們在舞台上激情四射的唱戲,他沉醉於才子佳人、人鬼殊途等情節,對戲劇藝術建立了特殊情感。

上世紀七十年代,西方戲劇思潮與中國新時期戲劇探索在澳門這片土壤播下一顆顆藝術種子,經過辛勤耕耘,長成茁壯青苗。鄭繼生與李宇樑、余明生等利瑪竇中學學生,在明勵志神父鼓勵下開展了校園演出,初嘗戲劇表演樂趣,並於1975年共同創立曉角話劇研進社(以下簡稱“曉角”),以“修身、團結、展劇運”為宗旨展示澳門原創戲劇力量。

據鄭繼生憶述,曉角早期作品以講故事為中心,在極有限的舞台條件下,採用較傳統的戲劇表現手法。為探索新模式,他們一眾劇友經常赴香港觀看各類演出,以及向陳有后、鍾景輝等戲劇大師請教取經。1982年,鄭繼生演出本地原創劇作《怒民》後,獲來澳交流的葡國戲劇家加路士垂青,並獲得千載難逢赴葡國攻讀戲劇表演課程的機會。在約一個月的越洋求學之旅中,鄭繼生收穫了表演所需的重要理論知識,為日後戲劇之路奠定了良好基礎。鮮為人知的是,鄭繼生當時曾獲邀加入葡國劇團當職業演員,考慮到家庭原因,還是決定回澳發展,不然相信他的人生故事將被徹底改寫。

追求戲劇藝術的創新表達

在八十年代中後期至九十年代,“曉角”發展走上新軌道,多次舉辦劇季、校巡、戲劇匯演等活動,製作了多齣大型原創劇目形成觀演和重演熱潮、連續多年參與香港戲劇匯演橫掃多項大獎成就一時佳話、開拓海內外戲劇交流與各地劇社緊密合作,以及積極培育本地新晉導演、演員及開拓觀眾群等,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鄭繼生等一眾“曉角”人砥礪前行的結果。鄭繼生曾先後以策劃、導演、編劇和演員身份參與了《砂丘之女》、《羅生門》、《虛名鎭》、《來客》、《等靈》等較具代表性的演出,其中以演員成績較突出,多次憑藉出眾演技斬獲大獎,塑造出多個經典形象深深烙印在觀眾心中。

踏入千禧年代後,鄭繼生將精力集中在統籌和導演工作中,先後執導了《聚龍通津》、《愛在濠城》、《末代貴妃》等大型劇作,雲集一眾資深演員同台飆戲掀起話題。有感“曉角”人才梯隊培訓工作已成型,他亦嘗試參與更多跨團合作,努力闡釋中外名著劇作,推出了《莊周蝴蝶夢》、《尋找貝克特2.0》、《竹林中》、《無雙譜》、《繾綣南灣》等作品,以“傳幫帶”形式推動扶植更多劇壇新人;每年與內地不同省市高校劇團合作舉辦青年戲劇交流活動,讓兩地青年加深對戲劇藝術的認識,並為劇場發展培育新苗、輸送人才。

回首往昔峥嶸歲月,鄭繼生曾多次代表本澳戲劇界出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全國代表大會,會上與紅線女等粵劇名家交往結緣,並感受到中國戲劇家大力弘揚戲劇文化,注重當代藝術觀念和東西方美學相融合打破舞台時空限制,創作出的戲劇作品叫好叫座,取得社會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對澳門戲劇工作者具啟發意義。

帶領演出團隊勇攀藝術高峰

跨界共融賡續嶺南文化

除了擁有劇場創作人的身份,鄭繼生長期以來任職電視台工作,這讓他在追逐藝術的“感性”外,多了一些思考的“理性”。鄭繼生在1989年加入澳廣視主持早晨節目《澳門晨光》(後易名《澳視晨彩》),後轉至新聞部擔任文化記者,以及主持及參與製作節目,包括致力推廣戲曲文化的《大戲台》等。這個橫跨十一年(由2011年播映至2022年)共三百多集的長壽節目,令鄭繼生踏進曲藝界,與粵港澳多位著名老倌建立了深厚情誼。

鄭繼生電視節目主持形象深入人心

事實上,鄭繼生早年曾跟隨資深粵劇導師楊海城學藝,但一直對“唱”沒有太大信心,也缺乏動力觸碰粵劇。直至主持《大戲台》及擔任澳門文化藝術協會會長後,在一眾老倌好友鼓勵下,他再次萌生挑戰演粵劇的念頭。鄭繼生秉持對藝術理想的熱忱,不斷用心鑽研粵劇文化,除了熱衷參與演出,還組織及帶領外訪交流,積極統籌舉辦各類型大小演出,包括連續多年的“醉梨園粵劇折子戲專場”,以及在2023年首次於世遺建築崗頂劇院舉行的“粵劇小劇場節”等,為傳承弘揚和推動粵劇文化發展貢獻綿力。

樂齡新課 壯心不已

2022年,鄭繼生宣佈榮休,離任電視台工作。步入“從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階段,他決心將更多精力用於戲劇藝術上,至今仍不斷在為他熱愛的演藝文化事業奔走。為開拓新時代文藝發展空間,鄭繼生深感使命在肩、責任重大。在創作歷程中,“努力做好每齣作品,用情用力講好戲劇故事”是他始終秉持的初心。

戲劇始終是鄭繼生最大的愛好,以戲築夢搭建平台傳遞正向的思想和情感,與劇迷共同編織美好回憶,是其勇於付諸實踐的志趣。曾在演藝事業得到許多前輩和貴人的提攜和幫助的他,一直努力做好戲劇薪火相傳的工作。他認為,無論遇到任何挑戰和考驗,都要懷抱“赤子之心”,以及創造更多演出機會給予年輕人發展成長,並肩同行一起走上舞台釋放生命能量,培育和守護珍貴的創造力和感知。

在江西會昌戲劇小鎮與賴聲川及其夫人丁乃竺合照


更新日期:2025/03/29

作者簡介

延伸閱讀 更多專題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