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廣滿訪談 | 第三部分“澳門早期銀行業務”
甄:我想探討一個擠提的問題,在我認知中,銀行業最擔心的就是擠提,在我找到的歷史中,香港和澳門也曾試過擠提,不知道是否記錯,在1985年的時候,海外信託銀行曾出現過擠提,澳門的海外信託銀行也曾出現,對你來說,銀行業擠提是不是很恐怖,據現今法例,每間銀行擠提的時候,每個客戶都會得到50萬的賠償額,現在來探討一下,發生擠提時政府需要介入插手幫忙,可不可以請鄭生介紹一個這個問題發生?
鄭:在我經歷的這幾廿年中,也都試過兩次,但每次都很快平息,很慶幸的是,我服務的兩家銀行都沒有,因為廣安的背景是日本銀行,有別人的信心就夠了,DBS更不用說,就是亞洲最大的銀行,至於你問其他銀行,比如我太太就職過的,東*銀行,其實也是有的,她當時也是很早上班回去stand by的,這裡可以分享我太太的經驗,我自己就沒有。
當時也是傳出資金不足,在銀行業看來也是客戶信心問題,當客戶知道這件事情不是傳出來,但銀行可以解決的,不是真的,客人就不會取款,這是信心的問題。最主要是後台,比如說永亨要和OCBC(華僑銀行)合作,僅有永亨就很容易被擠提,如果說單只有OTB,傳出不好的(也會被擠提),但現在不一樣,現在是DBS,現在網上資訊流通,我覺得銀行倒閉的風險就會微小,相比美國更少,我聽說美國的銀行就像一家公司一樣,最重要還是管理層的澄清和安撫客人的措施。現在做了一個叫“存款保障計劃”,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參加,我看到下面也有印著,主要是每個客戶和機構有50萬,所以大家不會將錢集中放在一個機構中,股票也是每一個客戶30萬,每一個股票公司,香港也正實施這個計劃,降低散客的風險。大客戶存款的銀行都是一級銀行,比如瑞士銀行或者超大的銀行,花旗等,他們自己會不會split開,我想應該也是有的,現在比如你有500萬,害怕銀行倒閉你就可能會分10間銀行(存款),現在資訊這麼流通,應該倒閉的機會很小,以及現在每間銀行都需要每月每季給澳門金管局提交年報,金管局監管很嚴格,如果澳門的滙*銀行也沒太大問題,其他銀行也不會有事。
銀行就算不是賺錢,大家都break even 打和,資金也沒有什麼利息給客人,雖然銀行賺不到錢,但銀行也是沒什麼風險,對於客戶而言,銀行壞賬多,違約風險多,如中國的地產恆*地產,那就真的要小心。因為又違約的時間,需要去evaluate 缺口的時候,利息會再高一點,風險和回報是成對比的,債務時間長了直接影響公司的營運,銀行也一樣。我不comment中國(國內)的銀行,只能comment香港和澳門的,兩地的金管局和管理公司都是管理很好,每個月,每季度,每半年,每一年都需要提交一份financial report,以及business strategy等各樣東西,其實倒閉的風險是很小的,我們是香港開過來的分行,和本地的銀行不一樣,如果是本地註冊,需要拿了存款才能進行放款,我們分行有香港back up,所有有放款都盡量做,如果這邊存款不夠,香港就會back up我們,這是我們比較優越一點的地方。如你所見澳門本地註冊的銀行在過年的時候也會搶存款,因為如果不搶存款生意,就會沒辦法借錢出去,借不到錢就沒生意。這就是本地銀行和香港開過來的銀行的區別。

圖1 星展銀行。(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https://bit.ly/329p9m3)。
甄:銀行留客有什麼辦法?比如說平時的送禮,新年換鈔等方法?你們需要做這些嗎?
鄭:這主要取決於銀行focus on trade和lending business 的銀行,還是depositing客戶的生意,兩者不同,(客戶)借錢在於哪間銀行便宜就去哪間,這就需要(銀行)下功夫,customer selling,我們叫consultative selling,比較保守,客戶需要什麼就給什麼,trade的生意部分。存款就不是,為什麼會有利息高低呢?和風險指數掛鉤,放在財務公司或者娛樂場,別人給10厘利息,當然風險就大,這裡需要用到“風險越高,回報越大”的道理,如果是利息高的銀行,需要小心去看一下年報,沒可能給這麼高。Lending借錢就很簡單,因為借錢不會假,(這家銀行)P-2,(另一家)P-1,那我當然毋庸置疑選擇P-2的銀行,這是通過客戶的角度去看銀行,我們不能老是站在銀行角度看問題,也需要考慮客戶,才能做成生意,站在銀行的角度就永遠做不到生意。
存款這方面,就需要多給客戶好處,小的時候就會贈送存錢罐,現在會送禮券。(甄:過年過節?)過年過節是不鼓勵的,其實這帶有貪污成分,但是購買產品會有禮券,這是可以的,因為這是rebate,銀行是掙了客戶的錢,比如說買基金送禮券,基金的手續費,管理費,up fund會給銀行賺,銀行只是並不全賺,回贈客戶禮券。利息方面,其實現在也沒什麼利息,現在這麼講不知道對不對,(選擇銀行時)不用怎麼看利息,主要考慮銀行是否合你口味,比如網上銀行,其他方便你的業務,比如說對方有保管箱恰好符合你的需求,那就會選擇這一家,銀行有空的保管箱也會邀請你去開箱。澳門的客人很聰明,主要原因是澳門只有香港沙田這麼大,幾十萬人,其實資訊很流通,大家也都知道,我覺得開這麼多分行是很浪費resources的,有花自然香,其實在做一個出名的product,網上一出信息,就會有人騎著電單車過來排隊,因為地方太小,這是有別於香港的地方,香港這麼大,比如沙田到元朗,或者元朗去香港,起碼一個多小時的車程,真的需要很多分行才能方便客戶,澳門其實不需要,氹仔一家分行,澳門島一或兩家分行,我想已經足夠了,product可行的話,“唰”地就會有人來,開電單車有多難,甚至可能今天下雨,開私家車也行,或者不出門,這是我覺得澳門的特別之處。
甄:對於客戶而言,現在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排隊排很久,你所提到的分行太多,resources……
鄭:你指的排隊是排什麼?如果是關愛的counter是需要的,如果純粹從生意角度看不需要那麼多,現在多了很多機,比如我一年多前還沒封關的時候在香港也已經有這些自動化的機,我想澳門現在也已經有,比如說你存支票,立刻能拍下image證明收了支票,存錢也能立刻反饋給你存了多少張,也有收據,拿錢也是一樣,不需要人和人去交流。但如果是關愛的,比如說年紀大的老人家,就需要一個實體的人,比如說換10元、100元零錢,那就真的需要。這要看政府怎麼去看待,如何去支援,這是很浪費resources的,因為有分行。
我大概估計過一間分行營運最低限度一年也要幾百萬,只是cost,開十間分行是幾千萬,如果是開少五間分行,每年已經多賺五千萬[口誤:五百萬]。一家分行最多有7到9名同事,平均兩萬元一人,經理多一點,散工少一點,放假時間需要rotate,一共支薪十八萬,一間分行起碼兩個鋪位,大概為20至30萬租,還有一些maintenance,infrastructure,電腦之類的,一年的流水最省最省也要五百萬,十間分行是五千萬,cut這十間分行,就會每年多賺五千萬,保留在hit的地方的分行,比如保留人多的如紅街市人多的、高士德、中區等,氹仔一間,那邊開電單車就能到店光顧。這是我個人對於澳門銀行業分行不需開太多的一些見解,(分行)太多的政府需要看一下是什麼性質,關愛多開一些counter,本身是大銀行的話,也不需要政府的subsidize,需要多保留分行給關愛者,因為關愛者不一定有駕車,可能是徒步過去,需要銀行的服務。
楊:你剛剛提到的關愛的是和政府有關的嗎?政府會支持?
鄭:不是有關,我覺得關愛的銀行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和表示,從商業角度去看時間,受害之也是澳門市民,比如我們日漸年長,如果只依靠機器未必會(操作得當)。
甄:單單我的手機就已經有五個網上銀行的app,但我要問為什麼我還需要去銀行呢?因為保險箱,就算我是銀行的VIP,我去操作機器也需要等。剛剛我們聊到銀行擠提,另外在我看到的歷史中還有另外一件事就是銀行打劫,香港的寶生銀行,澳門的南通銀行等幾間也有試過。
鄭:我們黑沙環也試過,有人拿槍闖進來。
甄:哪一年的事情?
鄭:不知道,我當時還沒來,有位同事告訴我的。(劫匪)跳進counter裡,(甄:是提到“打劫”兩個字,還是遞紙條?)但現在應該沒有了,其實就是因為人的生活好了,資訊流通了,四周都有cam (CCTV camera)……
甄:現在沒什麼cash了。
鄭:cash不多,主要服務娛樂場,在娛樂場會有,因為客人要進行籌碼和現金互換,有時候裡面沒有這麼多也需要到附近銀行去取,counter cash也是需要給的,或者別人拿一沓cash來也需要換成籌碼,查真偽另算,現在而言,打劫變少了最大功勞是camera,很快就能抓到賊,逃不掉的,這邊沒有,7-11有,店鋪也有裝,賊人也是比較聰明的,知道打劫行不通,或者網上(行騙),我現在順勢提一下虛擬貨幣。
甄:好啊。
鄭:新入行的(員工)需要研究一下虛擬貨幣,虛擬貨幣有一些國家accept,有些國家不允許使用,我覺得這是大勢所趨,這些貨幣本身應該是有市場的,我個人認為,就算它們如何不好也是有市場的,為什麼會這麼說呢,世界地球上,有的是民主的國家,有的是軍政府的國家,有的是獨裁的國家,無可否認,這一定存在。民主的國家通常會封鎖軍政府或者獨裁國家的資金,比如伊朗、北韓,這些不是我編的,是事實,還有回頭的古巴等,這些領導者和官員怎麼去用美金,沒辦法用了,他們就會用bitcoin。
我覺得這些bitcoin虛擬貨幣始終也是有小市場的,如果你問姓金的那位有沒有呢?我覺得他也有的。它這是一串密碼,只有他自己知道,可能用來逃生救命。是否准許使用這並不重要,起碼Tesla也是批准的,能夠買一輛電動車。新入行或在職銀行業的人,需要去了解這件事,它未來對於銀行業也會有多少的影響。最大影響應該是數碼貨幣,中國很快就會推出數碼貨幣,聽說香港也在研究中,澳門也不遠了。數碼貨幣是方便監管當局追查資金的流向,比如說CRS和FATCA,隔壁財稅局用於追蹤有無補足稅,用了數碼貨幣之後就能被很清晰的看到數字的走向,方便稅行看到,提醒漏報。香港澳門還有二十幾年的“五十年不變”政策結束後,我不知道未來還有沒有這兩種貨幣,也有可能慢慢式微,人民幣將會成為主導,新入行或在職的也需要接受這個事實,不要太抗拒人民幣和數碼貨幣,多用wechat。因為現在有了這些貨幣之後,也不需要怎麼打劫,換個地方打劫可能性比較大。
甄:其實是另外一種犯罪手法?
鄭:如果向好的方向想就不是犯罪,從商業的角度來看,它可以購買Tesla,而Tesla是一間合法的賣車公司,一間有了有可能會傳到下一間,但是價錢浮動得很厲害,銀行業是自己對沖,如果今天用bitcoin買了一輛Tesla,銀行收到你的bitcoin,如果不是賭bitcoin升跌的,立刻轉賣出去,settlement完成已經將利潤算好了,如果這家公司不是做生意而是賭bitcoin的,那就活該了。
楊:也想請教一下,bitcoin近十年八年升到很高。
鄭:就是剛剛和你提到的原因,各個國家有人需要逃避監管而進行貿易的影響,現在慢慢也在引入正常的商業買賣。但是也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可能政府和高人正在思考買賣的上報過程,如果上報就比較好,不報就比較麻煩。
楊:其實存在很大的風險。
鄭:對。
楊:對老百姓而言,這是一個很陌生又神秘的貨幣,一開始從十幾塊美金,一直升到過萬,現在還不止。(鄭:六、七萬美金一個)對,(鄭:今天早上跌回三萬二)對,換言之它的升幅是超級天文數字。(鄭:浮動很大)
鄭:香港有一些提款機可以用bitcoin拿cash。

圖2 位於香港般咸道的比特幣自助櫃員機。(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https://bit.ly/30E35iB)。
繼續閱讀:
| 鄭廣滿訪談 |
⇨ 一、個人成長及踏進銀行業的經歷
⇨ 二、銀行業在香港和澳門的發展
⇨ 三、澳門早期銀行業務
⟳ 四、銀行事件
⇨ 五、銀行與社會
⇨ 六、銀行業自身發展
⇨ 七、從事銀行業感想分享
更新日期:2021/12/19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