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亡與統戰:中國共產黨在澳門的組織與活動(1921-1949)
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共產黨一直以秘密方式在澳門存在,從事組織發展、民眾動員以及配合內地抗日救亡。
走進德成按
在電影裡經常見到,當主角走投無路、身無分文時,來到當舖大門前,看着手上最後一件值錢、也是最有感情的物品,捨不得把它交給“朝奉”,然後換來少許錢救急。雖然在情節上會略有誇張,但說當舖是古代的“窮人的銀行”,實不為過。
水.慌——澳門水荒的歷史(1948 – 1967)
水荒,一個大家時常從老一輩口中提到的艱苦經歷,人們需要到街上的水車去購買淡水,每天只能用有限的水過活。哪麼在澳門歷史上發生過多少次水荒?水荒又是怎樣打亂居民的日常?澳門又是怎樣擺脫水荒的日子?這次我們將回顧在1948年至1967間的八次制水,了解二戰之後澳門水荒的歷史。
半世紀的澳門巴士服務——現代化與蛻變
半個世紀以來,澳門的公共交通經歷了多個階段的發展和蛻變,從巴士空調化、環保巴士的引進,到小巴變大巴等的沿革,可見澳門的公共交通不但以乘客體驗為中心,更因時制宜、配合城市的發展步伐而作出相應的革新。澳門的公共交通不但側面反映着小城的發展,更與澳門共同成長及歷經蛻變。
換名的澳門街——那些消失了的街名與故事
澳門有上千條公共街道,每一個都有自己的中葡文街名,這些街名由官方制定和公佈,但街名公佈後並不是不能更換。過去,一些街道由於不同的原因而換名,而背後往往涉及那條街道的故事。現在,讓我們介紹那些消失的街名,以及它的故事吧。
澳門水史——回顧澳門百年供水的演變
水是生命的泉源,不論飲用和生活都離不開用水。在自來水普及之前,澳門居民主要依靠井水和泉水,使用地下水源維生。踏入二十世紀初,澳門城市發展和衛生需求等因素下,澳門開始發展自來水供水系統,供應經過濾和消毒的淡水給居民。然而,澳門缺乏充足的淡水源,因而在1960年代起與內地政府共同處理供水的問題,包括在珠海修建大型水庫及建立輸水網絡,解決澳門的供水問題。這篇文章將向大家回顧澳門供水的歷史,如何從本地水源轉向西江水。
大三巴的秘道傳說(上)——牌坊下失落的金庫
很多地方都流傳著秘道的都市傳說,例如香港禮賓府的秘道、台北圓山飯店的密道等。當然,澳門也少不了自己的秘道傳說,當中最廣為流傳的秘道在澳門的地標——大三巴牌坊。
《真蒂洛尼家族原藏中國貿易港繪畫系列:澳門(十八世紀晚期)》初探
香港海事博物館藏《真蒂洛尼家族原藏中國貿易港繪畫系列:澳門(十八世紀晚期)》呈現了十八世紀晚期澳門繁華和熱鬧的景象,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城市面貌,為人們瞭解當時的澳門提供了形象的資料,本文就該畫作的作者、繪製年代、特色及價值展開探討。
透物見史:聖保祿總院的考古發現與瓷器貿易
考古學是一門通過對古代人類在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學科。在澳門,考古工作自1972年開展至今,開展了規模大小不一的多次考古發掘工作,其中,聖保祿總院遺址在2010年至2012年開展的考古發掘中出土了大量克拉克瓷,印證了澳門歷史上瓷器貿易的繁盛,也引發人們思考這些考古發現和聖保祿總院的耶穌會士之間存在的聯繫。
名園和聲:魏源詩文中的白鴿巢
白鴿巢公園昔日為俾利喇所營建的私人花園,有着悠久的歷史,其不僅遍植樹木,擁有優美的自然環境,而且築有亭子可供登高眺海,園內更飼有珍禽異獸,歷來吸引到不少來自中外的文人騷客慕名來訪,並留下流傳百年的名作佳句,成為了如今白鴿巢文化內涵的一部分。清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魏源,亦曾到訪白鴿巢,寫下〈澳門花園聽夷女洋琴歌〉,本文擬通過該詩文體會詩人的心境情操,同時,探尋白鴿巢的文學之美。
名園和聲:乾嘉時期詩文中的白鴿巢
白鴿巢公園昔日為俾利喇營建的私人花園,有著悠久的歷史,不僅遍植樹木,擁有優美的自然環境,而且築有亭臺供登高眺海,園內更飼有珍禽異獸,歷來吸引不少中外的文人騷客慕名來訪,留下流傳百年的名作佳句,成為今天白鴿巢公園文化內涵的一部分。本文通過乾嘉時期關於白鴿巢的詩文,體會詩人的心境情操,探尋文學之美及所反映的昔日名園風貌。
《真蒂洛尼家族原藏中國貿易港繪畫系列:澳門(十八世紀晚期)》初探
香港海事博物館藏《真蒂洛尼家族原藏中國貿易港繪畫系列:澳門(十八世紀晚期)》呈現了十八世紀晚期澳門繁華和熱鬧的景象,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城市面貌,為人們瞭解當時的澳門提供了形象的資料,本文就該畫作的作者、繪製年代、特色及價值展開探討。
透物見史:聖保祿總院的考古發現與瓷器貿易
考古學是一門通過對古代人類在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學科。在澳門,考古工作自1972年開展至今,開展了規模大小不一的多次考古發掘工作,其中,聖保祿總院遺址在2010年至2012年開展的考古發掘中出土了大量克拉克瓷,印證了澳門歷史上瓷器貿易的繁盛,也引發人們思考這些考古發現和聖保祿總院的耶穌會士之間存在的聯繫。
名園和聲:魏源詩文中的白鴿巢
白鴿巢公園昔日為俾利喇所營建的私人花園,有着悠久的歷史,其不僅遍植樹木,擁有優美的自然環境,而且築有亭子可供登高眺海,園內更飼有珍禽異獸,歷來吸引到不少來自中外的文人騷客慕名來訪,並留下流傳百年的名作佳句,成為了如今白鴿巢文化內涵的一部分。清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魏源,亦曾到訪白鴿巢,寫下〈澳門花園聽夷女洋琴歌〉,本文擬通過該詩文體會詩人的心境情操,同時,探尋白鴿巢的文學之美。
名園和聲:乾嘉時期詩文中的白鴿巢
白鴿巢公園昔日為俾利喇營建的私人花園,有著悠久的歷史,不僅遍植樹木,擁有優美的自然環境,而且築有亭臺供登高眺海,園內更飼有珍禽異獸,歷來吸引不少中外的文人騷客慕名來訪,留下流傳百年的名作佳句,成為今天白鴿巢公園文化內涵的一部分。本文通過乾嘉時期關於白鴿巢的詩文,體會詩人的心境情操,探尋文學之美及所反映的昔日名園風貌。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